包邮 老人与海 海明威著 诺贝尔文学获奖作品(世界经典名著畅销文学小说可搭简爱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青少年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故事书籍.
- 产品名称:老人与海
- 是否是套装:否
- 书名:老人与海
- 定价:29.00元
- 出版社名称:人民文学出版社
- 作者:(美)欧内斯特·海明威
- 书名:老人与海
编辑推荐
★推荐1:《老人与海》是海明威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是世界上最为著名的中篇小说之一.
★推荐2:《老人与海》诠释了的高贵与尊严、人类坚不可摧的精神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部伟大的、寓言般的现实主义不朽杰作。
★推荐3:几个短篇从不同的视角反映生活,对人性进行了深刻剖析,语言简洁而含蓄,充满象征意蕴。
★推荐4:这是一部勇敢者的传奇,生与死的博弈,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人从内心抒发出的符号。
目录
目录
Part 1
Part 2
Part 3
Part 4
Part 5
Part 6
Part 7
Part 8
Part 9
Part 10
Part 11
Part 12
Part 13
Part 14
Part 15
Part 16
Part 17
Part 18
Part 19
Part 20
Part 21
Part 22
Part 23
Part 24
Part 25
Part 26
Part 27
Part 28
Part 29
Part 30
Part 31
内容推荐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于1951年在雇写的一篇中篇小说,于1952年出版。是海明威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围绕一位老年雇渔夫,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在离岸很远的湾流中搏斗而展开故事的讲述。它奠定了海明威在世界文学中的突出地位,这篇小说相继获得了1953年美国普利策奖和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作者简介
欧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美国20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新闻体”小说创始人,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以“文坛硬汉”著称,被誉为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早期作品《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等,被称为表现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1930年代以后转而塑造摆脱迷惘、悲观,为人民利益英勇战斗和无畏牺牲的反法西斯战士形象,如剧本《第五纵队》、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等。海明威简洁的文风,对20世纪美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媒体评论
由于他精湛的小说艺术——这在其近著《老人与海》中有充分表现,同时还由于他对当代文体的影响。
——诺贝尔文学奖评语
《老人与海》是一首田园诗,大海就是大海,不是拜伦式的,不是麦尔维尔式的,好比荷马的手笔:行文又沉着又动人,犹如荷马的诗。真正的艺术家既不象征化,也不寓言化——海明威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但是任何一部真正的艺术品都能散发出象征和寓言的意味,这一部短小但并不渺小的杰作也是如此。
——美国艺术史家贝瑞孙。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渔夫们都已经回来了,他们把捕到的马林鱼开膛破肚处理后,摊平放在两块厚厚的木板上,两人各抬着一边,将鱼先抬进了鱼屋,在那里等冷藏车来把它们运往哈瓦那的市场。而捕到鲨鱼的渔夫,会把他们的鲨鱼送到海湾另一边的加工厂,在那里,他们用一个滑轮将鲨鱼吊起,去除肝脏,割掉鱼鳍,剖下皮后,将肉切条腌制。
每当风从东面吹来时,加工厂的鱼腥味便会飘过港湾吹过来,不过今天只有一丝微弱的腥味,因为风向转往了北番且风逐渐停了,酒店的露台上阳光充足,温暖宜人。
“桑地亚哥,”孩子喊着。“嗯”老人回了一句。他正握着酒杯,想起了许多年前的如烟往事。“要我出去帮你准备明天要用的沙丁鱼吗?”“不用了,你去打棒球吧。我自己还行,罗吉里奥也会帮我撒网。”“可是我想去。就算不能跟你一起出海捕鱼,我也希望可以帮你做点事。”
“你给我买了啤酒啊,”老人说。“你已经是一个男人了。”
“你还记得第一次带我上船时,我多大呢?”
“五岁,你还差点丢了小命,当时我钓上了一条鱼,太早拖到船上了,差点让船解体了。你还记得吗?”
“我记得那条鱼的尾巴一直敲打着船板,后来打断了船板,还有你用棍子打鱼的声音。我记得你把我丢进船头,那里有一堆潮湿的绳索,我感觉整个船都在颤抖和你用棍子打鱼的声音,像是在砍树一样,而我浑身上下都是甜甜的味。”
“你当真还记得这些?还是我告诉你的?”
“从我们第一次出海到现在,我每件事都记得清清楚楚。”
老人用他那被太阳晒黑的,充满自信和爱的眼睛望着他,“如果你是我的孩子,我一定会带你出去闯一下,”他说,“可你是你爸爸和妈妈的孩子,而且你现在还在一艘幸运的船上。”
“我去弄点沙丁鱼来吧?我还知道哪里去弄四个鱼饵呢。”
“我今天还剩下了一些。已经把它们放在盒子里腌起来了。”
“我还是再去弄四个新鲜的来吧。”
“一个就够了,”老人说。他的希望和信心从来都在,但是现在,一种新的希望和信心又如微风吹起了。
“两个吧,”男孩说。
“两个就两个吧!”老人同意了,“你不会是去偷的吧?”
“我是想去偷噢。”男孩说:“不过这两个是我买来的。”
“那多谢你了,”老人说。他心思一向单纯,也从未考虑自己何时变得如此谦和,但他知道自己已经学会了谦和,他认为这样并不丢脸,而且也无损内心真正的骄傲。
“看现在的水流,明天应该是个好天气。”他说。
“你明天准备去哪里?”小男孩问道。